悲欢并不相通
鲁迅先生曾经说过 “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”。有的人生性活泼,有的人生性孤独。在这个城市车水马龙,人来人往,单独的他和她,还有单独的你。 所以,其实孤独是一种常态吧?
孤独是常态
不知道你的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人。走路会很快、很快,你基本上跟不上他,他也不怎么到处乱逛,或者乱看。看电视剧、动漫都刷着弹幕看却从不发,因为这样感觉热闹一点。浏览帖子、微博,翻着评论,却不评论。
你的孤独
孤独的人感觉做什么都提不起干劲,缺少分享的对象,当有人和他聊天时,他会显得高兴。这种人大部分属于不擅长交际。或者受到生活中某些事物的影响而不爱交际,又或者怀着自卑心理。
以上的描述其实自己的真实写照,小时候因为父母教育要好好学习,因为家庭条件不好,只有好好学习才有出路,从此心中便留下了深刻的印象,自己家庭条件不好的印象。父母也会谈到他们的年代,他们的生活,他们的努力。这些的这些,无非是教育孩子还好好学习,积极向上。但和可能给孩子留下一些不好的回忆,造成孩子心智上的变化,例如:典型的农村孩子早当家,某新闻爆出六岁小女孩撑起整个家庭。
另一方面,和自己的平时生活有很大的关系,就个人而言,平时喜欢阅读一些沉闷或者能引起深刻反思的书籍,这些作品大多数名著,都是作者根据当时时代写出的小说,多半是爱情悲剧,人性的揭露,所以会引起自己的反思。如果当我最喜欢西游记里面的哪种人物的时候,我会毫不犹豫的选择那些依靠自己努力修炼的妖怪。因为我会觉得成功是离不开孤独和坚持的,把像自己关起来,下定决心做成某件事,而不是到处跟别人或者朋友或者公共场合分享这些消息。我甚至有些不能理解那些每天都需要发朋友圈的人的心态。我在想,真的有那么多想要说或者需要分享的吗?有时自己也会发朋友圈,但在一个月前我已经没发动态了,一方面是觉得没什么分享的,另一方面是觉得人多复杂,自己不愿意将自己的动态都分享出去。这种情况自己总结了一句话,那就是虽然大家是朋友,但不一定有圈。这和自己理解的人际关系都是以自我为中心产生的辐射圈不一样。这两者是不一样的。
一个人逛街,一个人吃饭,还有一个人看医生。
天暗了,还留着一点黄昏在天边跳动,各家各户传来各种吆喝声,空气中夹杂着饭菜油烟的味道。七八点下班,走在路上,看到万家灯火。有时候深夜玻璃心时刻一到,发一条很丧的动态,以为有人会安慰自己。第二天起来一看,发现只有两个人点了个赞。
于是你想了想,点了删除。
也许“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。” 我只觉得他们吵闹而已。
【17-10-17 0:50/重阳/上海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