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言
差不多花费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来看这本书。原因是只有在晚上睡觉前才能看上半个小时左右。尽管时间略长,但是故事的情节发展还是很清楚的。不得不说,这又是一本让我喜欢的作品。不管从作者的写作手法,或者是故事的发展情节来讲,都能反映出作者高超的写作技巧,仿佛读了好几本小说,从中听到了好多故事一样。约翰·欧文的作品是第一次接触,起初选择这本书阅读的时候是因为村上村树对他作品的评价很高,村上春树说:“读欧文的书会上瘾,他的读者都变成了瘾君子。”我想当你接触这本书开始,慢慢开始阅读的时候,你就会被文字所吸引了。
第一部分
《独居的一年》可以分为三个部分,而书名的由来则是出自第二部分,露丝第一任丈夫去世之后独居一年的时间。这其中,她学会和成长了很多,理解了她母亲的做法,也找到了自己的第二份真爱。
第一部分,讲解了露丝的母亲玛丽恩和比她小十六岁的埃迪的故事。在特德和玛丽恩的两个孩子去世之后,玛丽恩和特德生下了露丝。由于家庭的破碎,玛丽恩和特德生活也没有以前那样的和谐。玛丽恩一边要忍受失去儿子的痛苦,一边还要忍受特德和其他女人勾搭,他们最终分居,轮流照顾露丝。当玛丽恩见到来自己家做做暑假工的埃迪的时候,便想起了自己死去的儿子,最后和埃迪发生了关系。而这一切都是特德知道的,或许可以说是特德安排的。原因在于特德希望以后露丝和他在一起,而不是和她的母亲。但是玛丽恩的心里却知道特德的这样的做法,原因是他不希望露丝和她在一起。在暑假工期间,埃迪见证了露丝的生活,玛丽恩对死去儿子的思恋,特德和其他人的混乱关系。暑假结束后,玛丽恩带着所有他死去儿子的照片离去了。埃迪也回家,第一部分差不多就结束了。在这部分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对玛丽恩失去儿子的描写,以及露丝没有父母关心(理解为露丝是死去两个儿子的替代品)的生活。
第二部分
第二部分主要是对露丝生活的描写,从和埃迪的见面到最后见证妓女被杀,她和艾伦结婚。通过露丝的好朋友汉娜进行对比(不管是在书中的对比,还是露丝小说中的对比),对一些露丝因为玛丽恩离去,家庭破碎影响造成的性格进行了细致的描写。还描写了自己父亲和自己最好且唯一的闺蜜发生了关系,自己因为生气和父亲的球友发生关系,最后露丝父亲的死去。自己去红灯区取写作素材而见证妓女被杀的情景。描写了露丝的内心活动,自己内心的担心和自责。个人认为露丝其实不喜欢艾伦的,最后是因为自己遇到的事很多,发生了很多变故,最后选择了和艾伦结婚。直到遇到她的专属警察哈利。
第三部分
第三部分描写自己的丈夫死去,自己在这独居的一年里,她对埃迪告诉她玛丽恩离开的理由是“她不想爱露丝,因为她不能忍受失去第三个孩子的设想。”这一点有了更深的理解。在这独居的一年里,她有了更多的个人体验。37年过去了,期间玛丽恩从未与埃迪联系过。再见时,玛丽恩76岁,埃迪53岁,男未婚女未嫁,埃迪还爱着玛丽恩,两个人再次相拥而眠。这位53岁的作家做到了同时在作品和现实生活中爱一个女人。
故事结尾
正因为露丝对母亲的所做所为理解了,正如这本书写的那样,“当你找到爱的时候,也就找到了自己”。在结尾处,时隔37年,当这对母女重聚时,露丝像四岁时那样自然地喊出了“妈咪”并流下了眼泪,而她的母亲也像那时那样回应她:“别哭啦,亲爱的,不就是埃迪和我嘛。”最终前后呼应,故事完美结束!作者的写作手法更是高超。这本书带给我最大影响的仍然是家庭教育对孩子影响的问题,孩子生活在的家庭、环境,真的会影响孩子的成长、性格。对我印象很深刻的还有《人性的枷锁》里面的菲利普、《人间失格》等作品。其实这种情况是可以理解的,人与人之间总是有差异,这种差异,正是每个人所受周围环境、教育、家庭等不同而造成的。有时这种想法会让自己觉得很孤独,找不到和臭味相同的人,和朋友不能谈真心话,就算谈真心话也有保留。在我现在的认知中,认为爱情就是臭味相同的人在一起。不管咋样,该来的会来,该走的会走,你不必担心远方的路,只需掌握来明天的计划,莫要荒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