设计模式-结构型-桥接模式

两种理解方式

  1. “将抽象和实现解耦,让它们可以独立变化。”

  2. “一个类存在两个(或多个)独立变化的维度,我们通过组合的方式,让这两个(或多个)维度可以独立进行扩展。”通过组合关系来替代继承关系,避免继承层次的指数级爆炸。—— 组合优于继承

应用举例

API 接口监控告警的例子:根据不同的告警规则,触发不同类型的告警。告警支持多种通知渠道,包括:邮件、短信、微信、自动语音电话。通知的紧急程度有多种类型,包括:SEVERE(严重)、URGENCY(紧急)、NORMAL(普通)、TRIVIAL(无关紧要)。不同的紧急程度对应不同的通知渠道。比如,SERVE(严重)级别的消息会通过“自动语音电话”告知相关人员。

常规实现方法是将判断逻辑写在 Notification 类中,这样会出现大量的 if-else 子句。如下所示:

Notification 类的代码实现有一个最明显的问题,那就是有很多 if-else 分支逻辑。实际上,如果每个分支中的代码都不复杂,后期也没有无限膨胀的可能(增加更多 if-else 分支判断),那这样的设计问题并不大,没必要非得一定要摒弃 if-else 分支逻辑。

不过,Notification 的代码显然不符合这个条件。因为每个 if-else 分支中的代码逻辑都比较复杂,发送通知的所有逻辑都扎堆在 Notification 类中。我们知道,类的代码越多,就越难读懂,越难修改,维护的成本也就越高。很多设计模式都是试图将庞大的类拆分成更细小的类,然后再通过某种更合理的结构组装在一起。

桥接优化

针对 Notification 的代码,我们将不同渠道的发送逻辑剥离出来,形成独立的消息发送类(MsgSender 相关类)。其中,Notification 类相当于抽象,MsgSender 类相当于实现,两者可以独立开发,通过组合关系(也就是桥梁)任意组合在一起。所谓任意组合的意思就是,不同紧急程度的消息和发送渠道之间的对应关系,不是在代码中固定写死的,我们可以动态地去指定(比如,通过读取配置来获取对应关系)

这样在使用的时候就可以自由的组合了,不同的通知组合不同的发送渠道,例如:

1
2
3
4
5
6
7
telphoneMsgSander = new TelephoneMsgSender()  // 定义一个短信渠道
normalNotification = NormalNotification(telphoneMsgSander) // 普通级别使用短信渠道
normalNotification.notify() // 通知


serverNotification = ServerNotification(telphoneMsgSander) // 验证级别使用短信渠道
serverNotification.notify() // 通知

可见,桥接模式体现了组合优于继承的思想,通过将不同的功能类进行灵活的组合,来去除繁杂冗余的条件判断等逻辑。还有一些生活中的场景,例如不同的 TV 端和不同的遥控器,不同的图形可以涂抹不同的颜料。这些场景都是灵活组合的场景。